文章
  • 文章
  • 快色APP黄色网站
搜索
首頁 >> 文化 >>文化 >> 趣談春聯
详细内容

趣談春聯

每逢新春佳節,千家萬戶都在門口貼上大紅醒目的春聯,以此烘托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春聯,本謂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別稱門聯、聯語。在我國,民間多將楹聯於農曆一年裏最後一日(即年三十)張貼或懸掛,並賦予其辭舊迎新的豐富內涵,故將賀新春之楹聯通稱為春聯。春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言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通常以書法條幅形式直接題寫或懸掛,粘貼在中堂、門壁、楹柱上,為社會大眾最為喜聞樂見的藝術品種。作為獨特的語言藝術和書法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這不僅在中國燦爛文化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殿堂中也放射著奇光異彩。

微信圖片_20190221093309.jpg

追溯春聯的起源,大約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曆史。早在戰國時期,中原地區春節就戶懸“桃符”(即門神,又稱“仙木”)。桃符是在桃木板上刻製“神萘、鬱壘”字樣,傳說這是兩個能降伏惡鬼的神。自周代起,每逢年節,人們便在兩塊桃木板畫上兩神將的圖像或題上其名,懸於大門或寢室門楣兩側,以鎮邪魔,祈福納祥。

微信圖片_20190221093314.jpg

隨著南北朝駢文的出現和唐代詩歌的發展,桃符的內容便逐步被兩句對偶的吉祥詩句所代替,從而出現了今天稱之為楹聯的新形式。我國最早的對聯一般認為是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的“題桃符”。公元964年,孟昶命學士辛寅遜於桃符上題寫吉祥詩句,辛題後,孟昶不為中意,遂親自命筆,題寫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此為後蜀之主孟昶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對聯。其中“嘉”同“佳”,並巧妙嵌入“餘慶”、“長春”兩人名。“餘慶”是指被任命為成都知府的呂餘慶,“長春”則是孟昶的誕節名。孟昶所題這一門聯,亦即我國曆史上第一副春聯。

微信圖片_20190221093319.jpg

又據《宋代楹聯輯要》載,孟昶花園中有百花潭,孟昶的兵部尚書王瑤曾為其題下兩句:“十字水中分島嶼,數重花外見樓台。”此許是最早的園林題景對聯了。

到了宋代,春聯這一藝術形式愈加得到推廣應用,特別是在文人中間比較普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元日》詩中描繪了人們張貼春聯的情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微信圖片_20190221093323.jpg

宋元時期,宮廷、宦門以及寺廟、佛門,出現了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之為“楹聯”(“楹”即柱子)。同時,最早的壽聯、挽聯、題贈聯、行業聯等也開始應運而生。到了明朝,對聯得到進一步的倡導、推廣和發展。據傳,“春聯”一詞,就為明太祖朱元璋首創提出,並開始用大紅紙來書寫。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為慶賀開國立業,號稱“對聯天子”的朱元璋“除夕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如是,一夜之間,張貼春聯習俗由宮廷豪門推廣到廣大百姓之中。明太祖不僅為此下令推行,還於次日(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遊”,漫步於大街小巷,鑒賞春聯,盡致盡興。

微信圖片_20190221093328.jpg

明清以降時至今日,每遇新春佳節來臨,舉國上下,各行各業,無一不精心遴選,或自撰春聯內容,寓春聯吉祥祈祝之語以表達心聲,期來年生活豐殷、幸福安康、萬事和順。春聯這一文化形式,不僅成為了人們慶賀新春佳節的自發“鐵律”,也不斷豐富著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旨詣、文化涵蘊,成為人們備年貨、迎新春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




甘肅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微信圖片_20181102093759.gif

首頁
更多

甘肅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鎮東槐村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業

電    話:0939-3778685 3778687 0939-5935555 5923013

甘肅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營銷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蘭州市七裏河區西津西路16號蘭州中心38樓

電    話:0931-2867829 2867839

成縣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營銷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隴南大道宇豐大樓

電    話:0939-3201888 0939-3201889

聯係快色视频在线观看

CONTACT US

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業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3-2018
隴ICP備47732976號    甘公網安備62122102000315號 

seo seo
網站地圖